• 回到顶部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二维码

分布式光伏遭遇政策"急刹车":行业阵痛背后的转型阵痛

2025-05-06 14:57
浏览量:0
分布式光伏行业在经历了十年狂飙突进后,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调整阵痛。今年初,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》(下称“管理办法”)与国家能源局136号文相继出台,对光伏电站开发模式进行全面改革。政策调整直指行业痛点——新能源消纳难题,但也在短期内引发市场剧烈震荡。

分布式光伏行业在经历了十年狂飙突进后,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调整阵痛。今年初,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》(下称“管理办法”)与国家能源局136号文相继出台,对光伏电站开发模式进行全面改革。政策调整直指行业痛点——新能源消纳难题,但也在短期内引发市场剧烈震荡。

政策调整动因:消纳压力倒逼行业转型

截至2024年底,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已达3.7亿千瓦,较2013年底激增121倍,占光伏总装机的42%。然而,装机狂飙的背后是日益严峻的消纳矛盾。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,2023年全国弃光率反弹至2.7%,局部地区高峰时段弃光率甚至超过10%。

“分布式光伏过去‘野蛮生长’的模式已难以为继。”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专家李明(化名)指出,政策调整的核心逻辑在于重构市场规则:一方面,通过取消工商业分布式全额上网、限制余电上网比例,强制要求项目与用电负荷匹配(即“自我消纳”),缓解电网压力;另一方面,136号文废止保障性收购政策,将新能源电力全面推向市场化交易,通过电价波动倒逼企业提升消纳能力。

行业阵痛:工商业项目首当其冲

政策落地后,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市场迅速降温。浙江某光伏开发企业负责人坦言:“过去依赖全额上网模式的项目收益率骤降30%,大量已备案项目面临重新评估。”据行业测算,若严格执行“自我消纳”要求,工商业项目需将自发自用比例提升至70%以上,这对企业用电稳定性提出严苛要求,部分高耗能企业厂房屋顶资源价值大打折扣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户用分布式光伏虽暂未受直接限制,但隐忧已现。山东户用光伏经销商王先生表示:“电网公司对户用并网审批明显趋严,部分县市甚至要求配套储能。”随着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15亿千瓦,户用光伏能否长期豁免于消纳考核,仍是未知数。

破局之道:政策亟需系统性配套

面对行业困局,政策制定者与市场主体均在探索转型路径:专家建议加快配电网升级,推广“隔墙售电”模式,同时完善分时电价机制,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分布式光伏与负荷曲线匹配。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提出,可试点“分布式光伏+储能+需求响应”聚合商模式,提升系统灵活性。

“单纯卖电的模式已走到尽头。”某头部光伏企业战略总监指出,未来分布式光伏需与综合能源服务深度融合,例如结合充电桩、氢能制备等多元化应用场景,提升项目经济性。

尽管当前政策对户用网开一面,但行业普遍认为应提前建立市场化机制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建议,可探索户用光伏参与虚拟电厂交易,或通过绿证交易实现环境价值变现。

尽管短期阵痛难免,但多数业内人士对行业长期发展保持乐观。能源转型委员会分析师张莉认为:“政策调整实质上是为分布式光伏划定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。未来具备真实消纳能力的优质项目将脱颖而出,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。”

随着2024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全面铺开,分布式光伏或将迎来从“规模扩张”到“价值创造”的转折点。能否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找准定位,将成为决定行业命运的关键。

 

推荐话题

更多 >>

热门排行

更多 >>